饱满的争斗——看轻尘的《神奈川少年们的爱与哀愁》
作者: 黑发,收录日期:2007-09-13,970次阅读
饱满的争斗
向来没有写评的本领,多好的文,看的时候热血沸腾或感动至深,要用文字表达对它的喜欢,则完全不能倾诉万一。
近期看的文中,印象最深刻的莫属轻尘的《神奈川少年们的爱与哀愁》,这篇以“斗战”为主题的文,可以说创造了古代战争仙流文的新纪元,是一篇“饱满的争斗文”。
表现战争题材的仙流文在此之前有过,但是大多只占据文的一小部分,且大多描写的是战场的片断或以总括方式简要概括战争过程,像本文这样全方位全员描写战争过程的文,恐怕在仙流界是独一无二的了。
正因为这独一无二,所以文的新颖独特令人叹服。据我了解,轻尘大在写作过程中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在不长的一个月时间内竟然令文达到这般饱和的地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文字的饱和:十七章,八万余字。
内容的饱和:主线是湘陵与山王的对抗,中间波澜起伏地经历了:
第一部分、湘陵之间的矛盾和协调(第1~2章);
第二部分、流川迎敌却违令被判斩(第3~6章);
第三部分、湘北搬三井救人(第7~8章);
第四部分、仙道夜探流川,指点战策(第9章);
第五部分、流川戴罪立功免斩(第10~12章);
第六部分、两方决战(第13~16章);
第七部分、战后痛饮(第17章)。
七大部分内容间穿插湘陵和山王群雄的争斗和交流。整篇文章看下来,整体气势磅礴,细节饱满细致,可谓是把点和面都照顾到了,其完整性和精致程度令人望尘莫及。
结构上的饱和:
布局和谋篇方面,本篇最大程度地做到了环环相扣,情节谷峰谷底接连起伏。
表达方式的饱和:
这在文字中体现得最明显,尘大在表现各位将军时运用描写渲染其外形的勃勃英姿,描写战争场面时,却又通过对阵双方的语言和心里描写表现出一种群雄斗志斗勇的胶着状态,所以通篇看来,很多我们所熟知的人物都获得了一个鲜明独特的形象和性格的刻画,凸现了“神奈川少年们”的群雄像。
比如:
彩子——“……轻靠门框,逆着光,看不清面目,只见其身形修长,上着银盔铜甲护心镜,腰系水红色战裙,足蹬一双麂皮厚底战靴,左手持一支掐铜绞铁的藤鞭,右手倒提着一柄长刀。……侧方看去,面带玉光,细眉明目,抿唇正眸,不怒自威。”
流川——“左边的这位白袍银甲,手中一杆亮银蟠龙枪,跨下一匹白龙驹。往脸上看,肤色白皙,鼓鼻梁,利剑眉,细长的眼睛,乌黑瞳仁一转,精光暴长。别看年纪不大,身姿挺拔,气宇轩昂,引得路人侧目连连。跨下宝马名唤“踏雪”,尖耳阔蹄,目如明灯,矫健的身形能比其他战马高出一大头。细观之,不但通身雪白无一杂毛,毛发更是较周围马匹长了能有三分之一。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莫过于该马不着鞍辔笼头,却步履沉稳有度。寻常人等若见马无鞍辔,自是望之生畏远避道旁,便是那骑术高明之辈也未敢轻言驾驭。想那战场之上何等凶险,不着辔鞍为之奈何。此来者非是旁人,正是前次陵南之乱中破丰玉斩南烈救安西还顺带枪挑神奈川天才领袖之称的陵南大帅于马下的湘北老元帅之子新封的上将军流川枫是也。”
仙道——“当中间一人,身形过九尺,额庭饱满,俊眉朗目,不着盔冠,竖发朝天,玄衣金甲,锦袍玉带,跨下乌墨高头马,掌中一柄神行日月方天画戟。来的非是旁人,正是陵南鼎鼎大名的兵马大元帅仙道彰。”
泽北——“这人二十来岁,稚气的脸上却满带怒容,圆脸浓眉,眼睛不大,却煞是有神。身着交襟阔袖的石青色夏衫,质地轻软,衣摆翩飞,足上蹬着双软底快靴。倘若忽略其手中那杆明晃晃冷森森的金枪,就是位春日里宴游归来的贵介公子哥儿。可他这身打扮却出现在兵甲林立的场战之上,显得十分之怪异。”
光从这些外貌描写,就可以看出作者卓越的古文造诣和在刻画人物上的用心。
但在一些人的描写上,又根据其个性,通过语言突出一种“侠气”,比如大家众口称赞的三井。
还有关于战况的描绘,那更是每一章节处都有精彩无比的刻画,这里就不对原文做复制了。
由此我感觉,这篇文章在饱满的程度上是达到了一种其他人无可企及的高度的,即使本人去写,给我多十倍的时间,也未能创造出如此复杂丰富的文字,完成如此华美的篇章。
但是必须指出,做为一名读者,本文胜在饱满,却也因本文的饱满,对阅读和欣赏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客观来说,个人觉得,这点,大大影响到了读者对本文的喜爱。
于是下一篇,我以读者而不是评文人的身份谈谈个人看文的感受,希望抛砖引玉,引发大家对于这篇美文更多的评论和赏析,因为,在我看来,这文在仙流界,应当引起更大的反响和更长久的影响。
续评:
看仙流文时间不短,觉得一篇文章得到读者的喜爱,不外乎几个方面原因:
——情节引人入胜
——人物塑造成功
——题材新颖
从读者的角度,我可以肯定地说,轻尘大这三点都做到了,而且都做得特别好。
首先情节上,本文描写的是古代的战争。文字上与《三国演义》有异曲同工之妙,一场战争发生前双方的谋划和布阵到上场以后的针锋相对都在作者笔下被一一展现。如果看过《三国演义》的亲,肯定会为这不输于名著的内容击掌。
然后人物塑造上,各具特色又没有重复之感,仙道做为主帅,主要突出了他的足智多谋,但在表现为武将时又是那个诙谐自信的模样,但是更突出的是他对流川的爱护和理解。用“爱护”这个词在这文中似乎有些对流川不公平,但是本文中,我感觉仙道是以一个成熟的形象出现,而流川多体现出湘北高一新人的状态,所以这文里的仙流给人的感觉是前辈提携关照后辈多些,暧昧嘛,在这样的关系下反而淡了。特别是仙道夜探流川,指点他兵法、令他领悟一幕,以及之后仙道观战时怕流川受伤的紧张,这些情节,看作他对流川的特别爱护似乎更合理。
再看流川,在这个保家卫国的背景下,一门心思投入战争中,同时夹杂着对仙道的对抗意识,似乎也没有更多思索个人情感。所以如果要写言情,尘大要加番外才能满足我们这些想YY仙流谈情的人啦,在正文中,还是欣赏神奈川群雄的风采吧!!!
前面以评文人的身份评文时说过,本篇文胜在饱满恐怕也输在饱满,这就像美玉中的微瑕,却是引人深思的。
一篇战争文,读者读过观过,可能不一定记得清所有情节,却会对某些场景和情节印象深刻,之后一再回味感受升华。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本文的“微瑕”就体现在本文面面俱到,每个场景和情节都值得再三品味,全部都是重头戏,全部放在一起,对读者来说却有些太满,一时半会消化不完了。所以看这文,看时花了心力,之后要说哪里好,怕就变成了“一时半会说不清楚”的感受。这都是因为作者投入的精力和太兼顾情节全方位的美观,所以造成的读者的眼花缭乱。所以这文,应该多读几遍,多从不同角度欣赏,才能让文字的那种华丽慢慢流淌入人心。
罗罗嗦嗦谈了一大堆,还是觉得对这文的感受不能表达万一,而且由于时间关系,看文时也是囫囵吞枣,所以上面说过的,只不过是没有经过细品的浮光掠影的感受,今天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惭愧不已,更对不住那么辛苦写出了文的尘大。但是本篇评论意在引发众亲对这文的研究和品析,这样的好文,是具有这样的价值的,也希望大家一起来看和品评吧!
<P>"我觉得本文的“微瑕”就体现在本文面面俱到,每个场景和情节都值得再三品味,全部都是重头戏,全部放在一起,对读者来说却有些太满,一时半会消化不完了。"</P> <P>有道理,我看此文时也和大人有同感,看每一句每一段每一节都费了极大的精力,有的时候为了彻底明了情节(我是花了3个晚上看完的),还要反复思考战术步阵等等..以求能完全理解文中的精彩.古文,战局,这些都是在以往的同人文乃至繁常文里我所没有接触到的,本人不才,看得时候确实很费力呢+ +但也是这样的认真,所以看完之后确有风涌云动之感!想说一句"弓虽!"却真怕我等轻浮怠慢了轻尘大人!呵呵</P>
魔术师的蜘蛛--2008-05-31 11: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