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Y SUE

作者: 埋名,收录日期:2006-04-02,841次阅读

首先先重申,回帖标题中写的便是“小拍”,而不是评论。不论大人们是怎么来定义评论二字的,唯一的希望是不要把在下的言词看作是“评论”。而且由于这几天上网时间实在超出了个人视力可承受并不受损的范围,在下也不愿再说什么多口水话,海滩的征文也是落下帷幕,后面若还有大人出来质疑,在下便不能立刻回复了。不过可与在下用E联系,在下的E是:[email protected]
然后进入正题。

说一下MARY SUE。
昨天对火之龙大人的回帖之中,用了这个词来形容《邂逅》。此词来源于英文评论,于在下的词汇范围内,还未找到能完全代替的词,所以便直接把几个字母打上来。
也许正因为没有能完全代替的“一个”母语词,所以也就造成个人见解的不同(当然,一样的中文词语,大家的见解也不尽相同)。在下以为,若MARY SUE只用于“真人代入与原著人物发生感情纠葛”(大人这个的“定义”不知是不是来自于朝花论坛^^),此词便极为局限。而桑桑学院的翻译则是,“同人文章中出现的极为完美,或者牺牲付出极多,总之带有强烈个人美化色彩的原创人物,有代入作者个人形象之嫌”。还有一些论坛曾翻译过此词,在下就不一一列举了。

而在下的心中,MARY SUE就是指在同人文章中被不分轻重代入作者理想的被描写出来的一个非主角人物。MARY SUE之所以只存在于同人之中,是因为原创与同人的要求完全不同——对于有想法表达事物的原创作者来说,角色的性格都是因剧情需要而被创造出来的;而文笔一般的只是满足自己抒发欲的小说,也因一切想法人物都在作者的脑海之中,失败与成功的契机都只在文笔。而写同人的大人,都是因为对某人或某配对特别情有独钟,才提笔挥毫的:同人的文章完全服务于主角。不论情节如何引人入胜,故事如何高潮起伏,文笔如何洋洋洒洒,若文中已将主角人物的性格从一种量度的不同改变到质化,或是颠倒了主配角关系,无意或有意的把一切重心放在配角之上,这样的同人文章,都不曾、或者说是永不会受到了解原著的读者的欣赏。

飒姬大人文章给人的印象并非仙流,而是两位女性的憧憬心态。虽然大人对在下的回帖之中的自相矛盾之处,使在下实在不明白大人是想写自己瞻仰的心情还是仙流^^,但在下仍然坚持相信飒姬大人本意是为了写一段令人感动并受人理解的仙流。可惜,由于大人行文结构的问题(比如说,在正文开始的1中,流川除了在最后闪了名字,便什么都没有,待到将整篇文章看完之后,不但“我”的描述没有伏笔的感觉,更成了“花痴样”的理由——这样无用的描写在后面不停出现,如3中的前半段,6的最后,7的开头……),更也许是因为在下能力所限,在下实在看不出来大人文中的仙流是什么样的。

如上面所举的对“我”和“蓝”的描述,使得大人笔下的两位女性确如您所不愿的,没有变成“苍白的符号”。而是以“热闹”的态度,不仅在“一丝一毫”地“影响着仙流”,而且直接“介入”喧宾夺主了一番。虽然还没有直接变成两个智商不高吟风弄月的主角,却也至少使得文的眉目不清。试问,这样的人物不叫MARY SUE,又叫做什么?这样被MARY SUE带坏了的文,不叫MARY SUE的典型,又能叫什么?

在下以为,真心写文的人必然是寂寞的。不仅是为了自己笔下不能表达出所思所想而萎靡疲顿,更多的时候是因必须自制地删繁就简而兴味索然。也许是在下的阅读量太少,在下从没看过哪篇文章总的包括人的一生,也没有看过任何一篇SD同人,可以将心中的仙流与“看着,瞻仰着”他们的心情极好地融合在一起。只要是真心实意去写文,都会有心灵剧烈或隐晦的悸动,血液缓慢或急速的流涌之时,但是若不能在必须相对客观的主题和根本是热血意气的感触间找到一个谐和点,若没有鬼斧神工心手相应的功力将其相汇,便应学会舍取。道理虽然浅显,但以驽钝如在下为例,便用了二年的时间去学习,而今却只有惭愧地承认,在下文中虽不再有典型的MARY SUE人物,可却仍弃不去骄横>_<,这又何尝不是宽了范围的MARY SUE写法呢?

和飒姬大人之间关于MARY SUE的问题,主要在于定义不同。但是某些自以为自己绝对不犯可一笑而过的东西,只要放宽一点去看,往往会使认真的人顿产如遭雷劈之感。不管是作者,还是砖手,在十年磨剑今把示君时,能不能以同样的傲气解下向人之剑自照其身呢?^^
笑,这个借题发挥也有些过了。还是那句老话,一切自在个人斟酌间。


下面和飒姬大人私事:

飒姬大人,说到镜子,那可算是无独有巧。在下也有一篇准备用第一人称女性来写仙流,其腹稿中有一句是这样的。
“你不觉得他们十分之胡闹吗?”XX问。
“镜子有说话的权利吗?”YY苦笑着说。

其实真想对您的回帖说的,就是这段颇为刻薄也不算很合适宜的话。没想到说着说着又发了那么多的牢骚。
您对在下砖的点评,在下本应好好反省,但您后又说“没怎么提出切实证据让我们写文的人心悦诚服”,就有您的点评实为客套之嫌。
在下在昨天唠叨的最后也说了,只要作者提出疑问,在下自会出来解释。而如今,出来质疑的,只有您,和[I]大人。也不知您对在下的解释是否满意,但仍真心谢谢您和[I]大人站出来指正在下,同时谢谢SUSAN大人和在下之间的“切磋”,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