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传 1

作者: vister,收录日期:2006-04-04,1000次阅读

流川县令让么子习武,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流川家的夫人在产前动了胎气,小公子出生后身体一直不好,小病小灾不断。找先生测了八字,说是五行缺木,给取了个名字叫枫。然而周岁后,这病闹腾得越发厉害,方圆百里之内的名医都束手无策,眼看就命若游丝了。县令老爷心急乱投医,发出榜来,言称只要治好了小公子的命,便拿半数家财相酬。有一过路的江湖郎中揭了榜,给小公子把了脉,说是小公子阴气太盛,有违天理,是以活不长久。这话县令大人请了几位名医便听过几遍,只当这江湖郎中也不过那些“名医”的水准,却有胆子揭榜,难免动怒。那郎中微微一笑,道好在吉人有天相,小公子福缘不浅,命不该绝。不知给小公子吃了几颗什么丹药,居然从阎王手里把命夺了回来。又教流川县令为么子寻一个名师,习些至阳至刚的武功,说是或可以平和小公子的阴气。
流川家世代诗书,县令大人对于拳脚之事向来最是不屑。眼下却也毫无办法,只得责令师爷在左近寻一位武功至阳至刚的高手来。师爷道,“大人,若说高手,这川阳城里就有一位。伏威武馆的那位付师傅,是少林第十四代俗家弟子,最擅金钟罩铁布衫的功夫,又使得一手好伏虎拳。要说至阳至刚的功夫,天下还有哪一家及得过少林?”
这些江湖事县令大人一窍不通,只听得金钟罩铁布衫伏虎拳的名字就觉得虎虎生威,阳气颇重,又是师爷举荐的,心里已拿下五分主意。只是事关爱子性命,少不得要亲眼见见这位师傅。那位付师傅倒也有几手真功夫,一手伏虎拳打得虎虎生风,一人斗二十几个衙役不露败相,县令大人瞧着颇为满意,便着奶娘抱着小公子出来拜师了。
小公子五岁的时候被正式送进武馆习武,站了五年梅花桩,到十岁时师傅开始传授武艺。不知是小公子身子弱还是天赋不佳,付师傅最得意的功夫学到他手中通通不象样子。伏虎拳打得象伏狐的,金钟罩习了五年砖块打在身上碎不了不说,胳膊倒是痛得两天抬不起来。同门师兄弟个个往横里长,五大三粗一条大汉,就他光往上抽,竹竿似的,拉出去跟习武的人说是学外家功夫的,十个人里定有九人不信,剩下一个压根不相信他习武。常来武馆串门的江湖朋友总拿这个取笑付师傅,付师傅觉得好不丢人。
好在么子功夫学成什么样子县令大人倒不关心,只要平平安安不生病那就够了。因此小公子十五岁时付师傅求见县令大人,说小公子天资聪颖,小人已无艺可授,辞了这流川小衙内的师傅这顶大帽子,县令大人没有任何意见。

过了几日,奉命督职的钦差何大人路过郡州府,听闻辖下川阳县内川阳石为天下一奇,动了见识的心思。消息传到川阳县,县里一片忙乱。流川县令在这小县城里太太平平做了二十年县官,钦差大臣还是第一回接待,难免手忙脚乱。先是借用了县内首富穆员外在城外的庄园,后来又怕庄园太过俗丽不合大人的口味,思来想去,还是自家宅院清雅着,急急着令仆从收拾出一个大院落,迎接钦差大人大驾。
除了府里护驾的官兵,那位何大人的随行倒是不多。一个师爷,面容凝定,眼神却颇为机警,另有五六个看似仆役,个个也是气势非凡。县令大人不由暗自感慨,到底是大户人家出身,就是下人也比常人强上三分。还剩下两个,一个未及弱冠,一个年逾花甲,跟在钦差大人身边,垂眉敛目不大说话,若不留心,几乎意识不到他们存在。县令大人在心里嘀咕了一番他们的身份,不似师爷不似仆从不似侍卫,然而钦差大人出巡,身边定然是跟着护卫的,也曾听说,象何大人这种身份的人,身边的护卫都是武林高手,这两位莫不是传说中的武林高手么?忍不住拿来和自家小儿的前任师傅,也传说是高手的人比较了一下,暗地里觉得倒是付师傅看着更有威严些。
流川县令将何大人安置在自家府内,也是另有一片私心。家里三子,除了么子尚年幼,其他两位都将赴明年春闱,若能得钦差大人赏识,前途自然一片光明。无奈人算不如天算,钦差大人对那两位才子不屑一顾,却对流川家文不成武不就的小公子青眼有加,拉着手东扯西拉了半天,小公子盯着被抓的那只手眼里只管冒火,初时嘴上还敷衍,半个时辰之后索性连口也不张。流川县令在一边急着满头冷汗,惟恐么子的失礼惹钦差发怒,连连拿眼瞪着不合作的小公子,小公子干脆把嘴抿起来了。何大人身后那个不及弱冠的貌似武林高手忽然轻轻一笑,小公子一愣,忽地抬眼去看他,那人却仍是初时的面无表情,仿佛不曾笑过,变脸的速度实在吓人。好在这时候下人来禀报洗尘宴已经做好,这场闹剧才算暂告一个段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