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聚

作者: 谈笑,收录日期:2006-03-24,1004次阅读

东京。
大清早,窗玻璃上结满白霜。
雪倒是停了,金黄色的朝阳爬出云层,暖乎乎的像一块刚出炉的蜂蜜杏仁蛋糕。
浴室里响着哗哗水声。
客厅桌子上放着一盒巧克力。
不大工夫,漱洗完毕的男人从浴室出来,一边用毛巾擦拭犹自滴水的发梢,一边在屋里收收拣拣。
忙碌的身影背后,有着清晰木纹的桌面上,裹着金色包装纸的巧克力安静而耐心地平躺。

走上大街,高大的朝天发身影混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依旧显眼,一曲优美的吟唱从某个CD店里流出,悠闲地晃荡在马路边的电线杆与站台上。
一只包裹递入邮局窗口。
一辆满载的邮车开走。

蓝天懒洋洋躺在稀疏斑驳的枝条上方,透明的天上,鸟儿一双双飞翔。

洛杉矶。
华灯初上,Valentine的标志炫耀似地挂得到处都是。
表情淡漠而清秀的青年坐在穿越城市的公交车上,从他手边的窗户望出去,可以看到广场上的喷泉如银珠飞溅,灿烂如梦的霓虹灯下,有人拥抱,有人接吻,也有形单影只的陌生路人。
青年静静朝窗外凝视,身体移动了一下,把头靠在窗框上,黑色的发丝垂落,闭目,睡觉。

公车仍在向前行驶,乘客中有人喁喁低语,有孩子活泼欢笑。
青年腿上放着大大的运动挎包。
车身突然一抖,挎包最外边口袋里的东西露出一小截。
淡金色,像午后阳光似的,轻轻一闪。

路旁经过的大型电子屏幕上,一只拖着巧克力车的小天使呼哧呼哧喘着热气爬过,一串罗马手写体轻飘飘落在身后:“The only one for me is you, and you for me…”
如果睡梦中的青年能看到这句,大概会不屑一顾地弯起一向被人认为罕有表情的唇角。

一觉睡到终点站,自然清醒。
挎着运动包穿过或喧闹或安静的人群,回到自己的公寓。
上楼的时候,心头突然感觉异样,像灵光,一闪即逝。
开门的时候,钥匙只转了一圈,走时反锁的大门洞开。
于是看见原本正在看电视的他,转过陷在沙发里的大半个身子,一只手抓着薯片,另一只手朝自己抬起来,两根指头点点额角,招呼一声:“嗨。”

嗨。嗨什么嗨?
进我的门占我的沙发看我的电视吃我的薯片,你仙道彰还敢在这里嗨?
这屋里的东西有你股份啊?!
踢掉鞋子,扔下挎包。
走过去,拎起他的衣领,一个吻,压下。

被压的人咿咿唔唔,直到发泄的人发泄够了,不再掐着他的脖子,才听到下面那人惋惜地说:“薯片洒了。”
流川眉冷眼静,“你赔。”
“啊啊,来的时候忘了兑美金,刷卡行不行?”
双手环抱,居高临下,俯视,“你以为?”
淡淡的笑出现在熟悉的眼里,“以身相许好不好?”
冷哼。
但是只足够哼半声,胳膊被人用力一扯,双双陷进宽大柔软的沙发。
上下易位。

趴在上位的人一脸认真思考状,“为什么每次用这个方法都会奏效?流川你是不是故意放水?”
放水?我看你是脑子进水。
薄薄的唇抿得紧紧的,黑黑的眼睛睁得亮亮的,流川瞪仙道。
要做就做,废话那么多!
仙道叹气,拍拍倔强青年的脸颊,在他颈畔温柔地咬一口,“吃了你可好?”

吃?世间菜有烹煎炸炒,仙道彰你打算用哪种方法,用哪种方法吃掉你身下的流川枫?

外套,毛衣。
衬衫,长裤。
彼此的穿着都差不多,所以脱两遍就好。

褪去最后一层阻隔,肌肤亲昵轻柔地接触,气息灼热。
体内隐藏的颤栗悄悄抬头,仿佛静电摩擦一般,带着些微刺痛与心悸,又有几分跃跃欲试。
唇舌试探过的每一处,肌肉不可避免地紧绷,随即又在细碎绵长的亲吻里逐渐放松。
彼此对对方的身体都不是第一次碰触,却每一次都像第一次那样充满虔诚与渴望。

温柔,和倨傲的噬食者。

低低的喘息与模糊的呻吟旋绕在不到十平米的空间,热情仿佛透明容器里的巧克力纠缠黏结。
十指穿过他的指缝,在沙发上留下汗湿的痕迹,心脏紧贴着他精瘦的背脊跳动,怀中年轻的脉搏与自己呼吸相融。
柔软的唇印上温暖的肌理,抛开所有从容冷静,像个孩子般放肆。

他恍惚地闭眼,以难得的耐性感觉着他温柔却又任性的厮磨。
身体里,一种情愫静静淡淡散开,像品过咖啡以后,唇齿留香的甘醇。
最原始的激情与冲动,在对方的诧然中迸发。
翻身,揪住他的发,抬首,回应他的吻。

温暖的发肤,坚实的躯体。
这一夜,蚀骨销魂。
……


晨光,渐趋明朗。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仙道拨拨凌乱的发,含笑看着趴在自己胸膛上睡得不省人事的流川,一晌贪欢,两人昨晚在沙发上相拥睡去,今早醒来才发现自己被压得腰酸背疼。
也罢也罢,点点那人鼻尖,放弃起身的念头。目光一转,看到地板上扔着的运动挎包里露出一盒金色包装的巧克力,正是自己出发前亲手寄出的样式。
仙道微微一笑,弯起指头刮刮流川面颊。
“情人节快乐,枫。”


End


闲聊后记:
很久以前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张帖子,讲的是“能一句话呛死人的经典”,其中有一段是:两个朋友去看望某失恋者,见对方正在发脾气,一张一张地撕纸,遍地纸屑。其中一人说:“不至于吧,纸又没招你,挺好的东西你撕它干嘛?多浪费呀!”失恋者白了对方一眼说:“有你的股份啊?”
从那以后,某人对这句回答便念念不忘。
再然后,就有了这篇文= =||||||||||||||||


评论